地方政府規章 / 正文頁
潮州市氣象災害防御規定
發布時間:2021-05-31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避免、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廣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的預防、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處置等防御活動。

  本規定所稱氣象災害,是指臺風、大風、龍卷風、暴雨、高溫、干旱、雷電、大霧、灰霾、寒冷、道路結冰和冰雹等所造成的災害。

  第三條 氣象災害防御遵循以人為本、科學防御、統籌規劃、社會參與的原則,實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分級負責的工作機制。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協調機制,將氣象災害的防御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防雷減災、氣象應急保障、人工影響天氣等氣象災害防御服務工作;加大氣象災害防御經費投入,將氣象觀測、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應急處置、災害評估與調查、人工影響天氣以及基礎設施等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機制,協助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急管理行政主管部門開展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宣傳、信息傳遞、應急聯絡、應急處置、災害報告和災情調查等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在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做好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宣傳和氣象災害應急演練等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以及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評審、人工影響天氣等氣象災害防御的管理、服務和監督工作。未設立氣象主管機構的區,區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有關部門安排固定崗位人員配合市氣象主管機構做好上述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組織做好停課、復課有關工作,并做好停課期間在校學生安全工作。

  公安部門應當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維護工作,協助有關單位組織災區群眾緊急轉移。

  應急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導協調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做好受災群眾救助、災情核查、災情信息發布等工作。

  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工作。

  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優先保障救災物資、設備、藥物、食品的運送,及時搶修被毀的道路交通設施。

  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主要河流、水庫的水量調度,做好水情旱情監測、預警工作。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城市道路綠化和市政設施的加固和防雷擊工作,督促城區戶外廣告設施業主做好防御臺風和雷擊措施,保障市政公用設施的安全運行。

  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農業防災救災指導工作。

  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臺風暴雨雷雨大風期間建筑工地停工、危舊房屋檢查加固、燃氣設施巡查排障等工作。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民政、林業、文化廣電旅游體育、衛生健康、海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供電、通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供電、通信應急保障工作。

  第六條 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涉及兩個以上縣、區的,有關縣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監測、預報、預警的聯防制度和應急預案主動響應、信息溝通制度,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向社會宣傳普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在學校、社區、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等開展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宣傳,利用世界氣象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活動,定期開放氣象臺站,向社會宣傳普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提高公眾氣象災害防御的意識和能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督促學校將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納入中、小學校有關課程或者課外教育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氣象災害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督促施工單位將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納入建設工地工人安全培訓、日常管理和應急演練內容。

  應急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納入社區居民防災減災宣傳、應急救災演練內容。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氣象災害防御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和應用先進的氣象災害防御技術,提高氣象災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義務參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避災避險能力,在氣象災害發生后開展自救互救。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參加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宣傳、參與應急演練等志愿服務活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表彰獎勵規定,對在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定期開展氣象災害普查,建立氣象災害數據庫并及時更新,進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劃定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確定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區域,建立氣象災害風險閾值庫,并依法向社會公布氣象災害數據庫、風險區劃、防御重點區域和風險閾值等信息。

  第二章 預 防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編制本行政區域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并納入到國土空間規劃。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級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和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組織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本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發展改革、教育、工業和信息化、公安、民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農業農村、文化廣電旅游體育、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和電力、通信等單位的應急預案應當與本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相銜接。

  第十四條 編制國土空間規劃、重點領域或者區域發展建設規劃,以及市級以上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和大型太陽能、風能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立項,有關部門應當統籌考慮氣候可行性和氣象災害的風險性,避免和減少氣象災害、氣候變化的影響。

  市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和標準,會同發展改革、交通運輸、水務等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涉及安全的重大規劃、重點工程氣候可行性論證強制性評估目錄,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涉及安全的重大規劃、重點工程氣候可行性論證強制性評估目錄中的規劃和建設項目,項目單位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并開展氣候可行性論證。

  負責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審批、核準的部門在編制規劃和審批、核準建設項目時應當征求同級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并將氣候可行性論證報告作為審查內容。

  第十五條 下列建設項目應當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開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

  (一)大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

  (二)各類體育場館、醫院、學校、影劇院、商業綜合體、賓館、汽車站、火車站、公共博物館、公共展覽館、公共圖書館、旅游景區、勞動密集型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

  (三)油庫、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和煙花爆竹、石化等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場所。

  第十六條 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新區及其他具備條件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或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區域,由區域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氣候可行性論證或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尚未成立管理機構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單位負責。

  實行區域評估的片區,且符合區域評估適用條件的工程建設項目,可以不再對項目單獨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或雷電災害風險評估。

  第十七條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公路、水路、鐵路、民航、水務、電力、核電、通信等建設工程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負責職責范圍內建設工程的防雷管理工作。

  油庫、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和煙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場所,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旅游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筑物、設施等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場所,以及雷電風險高且沒有防雷標準規范、需要進行特殊論證的大型項目,其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

  第十八條 各類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安裝雷電防護裝置。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的雷電防護裝置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并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檢測。未經設計審核或者設計審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未經竣工驗收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九條 投入使用后的雷電防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雷電防護裝置應當每年檢測一次,油庫、氣庫、加油(加氣)站、彈藥庫、化學品倉庫、煙花爆竹、粉塵涉爆、燃氣站場、閥室、燃氣管道及其調壓裝置等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場所的雷電防護裝置應當每半年檢測一次。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機構應當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出具的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報告必須全面真實可靠,并作出合格性判斷的結論。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開展轄區內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活動的單位的監督管理和執法檢查。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統一協調標準的指揮和作業體系,建立完善人工影響天氣聯席會議制度,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務、農業農村、應急管理、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和飛行管制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第二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對易受臺風、暴雨等氣象災害影響的區域加強堤防、避風港、防護林、避風錨地、山塘、水庫、緊急避難場所等防御設施建設,提高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易受氣象災害影響的學校、醫院、車站、碼頭、島嶼、易燃易爆場所、危險化學品倉庫、江河湖泊、交通干線、工(農)業園區、生態林區、旅游景區、大型商場、廣場、城市易澇點等區域或場所,以及重大基礎設施、公共工程、大型工程等在建工程,其經營管理單位應當設立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的接收和播發設施,并保障設施正常運行。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確定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向社會公布,并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的監督檢查。

  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應當設置接收氣象災害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終端。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能力和水平,利用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向重點單位發送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第三章 監測、預報和預警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氣象災害易發區域和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區域,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設施建設,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體系。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氣象災害信息共享機制,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及時、準確、完整、無償地向氣象主管機構提供大氣、水文、旱澇、森林火險、農業災害、地質災害、環境污染、電網故障、交通監控、城鄉積澇等與氣象災害有關的信息,保障信息資源共享,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第二十五條 潮州市行政區域內實行災害性天氣風險預判通報制度。

  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可能對本市產生較大影響,但尚未達到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標準時,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將風險預判信息提前向本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通報。本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提前采取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做好應急預案啟動準備。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應當及時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并及時對所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進行更新或者解除,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名稱、圖標、含義和防御指引,依照《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定》規定執行。

  氣象次生、衍生災害的預警信息,可以由有關監測部門會同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聯合發布。

  第二十七條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統一通過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及時向社會發布。

  廣播、電視、通信、報紙、網絡等媒體和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單位應當及時、準確、無償地播發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提供的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標明發布時間和發布的氣象臺站名稱,并根據當地氣象臺站要求及時增播、播報或者刊登。

  臺風黃色、橙色、紅色或者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生效后,廣播、電視應當不間斷滾動播出預警信號、天氣實況和防御指引等相關信息。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單位應當確保氣象信息傳遞和救災通信線路暢通,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播發綠色通道,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向受災區域內的手機用戶播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第二十八條 有關部門接收到當地氣象臺站發布的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后,應當及時向本行業、本系統傳播,并組織做好防御工作。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在收到當地氣象臺站發布的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后,應當利用廣播、鳴鑼吹哨等多種方式及時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學校、醫院、車站、碼頭、島嶼、易燃易爆場所、危險化學品倉庫、江河湖泊、交通干線、工(農)業園區、生態林區、旅游景區、大型商場、廣場、城市易澇點等場所以及重大基礎設施、大型工程、公共工程等在建工程的經營管理單位在收到當地氣象臺站發布的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后,應當利用電子顯示裝置、廣播等途徑,及時在其管轄區域內傳播。

  鼓勵社會組織、機構和個人通過微信、微博、QQ等信息傳播方式,以轉發的形式及時、準確、規范地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第二十九條 臺風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督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在建工地的施工單位開展防風避險工作,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施工設施,予以加固或者拆除。

  (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督促有關管理單位、業主加強戶外廣告和招牌的檢查和加固。

  (三)林業和園林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樹木、設施的排查,及時加固或者清除存在安全隱患的樹木、設施等,督促市政公園及時暫停開放并做好已入園游客的安全防護工作。

  (四)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協調公路客運站場、公交站場等交通運輸機構,適時調整或者取消車次,妥善安置滯留旅客,及時組織修復受災中斷的公路和相關交通設施。

  (五)港務、海事、漁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督促船舶避風避險,督促海水養殖、海上作業人員撤離,并做好防御措施。

  (六)教育、培訓、托管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密切關注臺風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最新發布的防御臺風通知,并加強監督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托管和培訓機構等單位落實臺風防御工作。當發布臺風黃色以上預警信號時,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停課,未啟程上學的學生不必到校上課;上學、放學途中的學生應當就近到安全場所暫避或者在安全情況下回家;學校應當妥善安置在校(含校車上、寄宿)學生,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安排學生離校回家。

  (七)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督促水庫、河道、堤防、涵閘、泵站等管理單位加強巡查,重點監視堤圍險段、病險水庫等重要部位,及時處置險情、災情。

  (八)公安、民政、文化廣電旅游體育、應急管理、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等行政主管部門、氣象主管機構和搶險單位應當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落實應對措施,做好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九)臺風黃色以上預警信號生效期間,公眾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以及防御指引,減少或者停止戶外活動;處于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人員應當及時撤離。濱海浴場、景區、公園、游樂場應當適時停止營業,關閉相關區域,組織人員避險。

  (十)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生效期間,除必需在崗的工作人員外,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地點、工作性質、防災避災需要等情況安排工作人員推遲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并為在崗工作人員以及因天氣原因滯留單位的工作人員提供安全的避風場所。

  第三十條 暴雨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各級排水防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城市排水防澇安全常識的宣傳工作。

  (二)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水務、交通運輸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建筑工地、危舊房屋、低洼地帶、橋梁道路涵洞、城市交通干道等容易出現積澇的地區及時疏通排水管網,確保排水暢通。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督促水庫、河道、堤防、涵閘、泵站等管理單位加強巡查,重點監視堤圍險段、病險水庫等重要部位,及時處置險情、災情。

  (三)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巡查,防范因暴雨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山洪、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

  (四)公共場所供用電設施產權和維護單位應當對存在漏電風險的供用電設施加強巡查,避免因供用電設施絕緣破損、漏電保護配置不當等引發觸電險情,緊急情況時可以切斷電源,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五)教育、培訓、托管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密切關注暴雨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最新發布的防御暴雨通知,加強監督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托管和培訓機構落實暴雨防御工作。當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時,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停課,未啟程上學的學生不必到校上課;上學、放學途中的學生應當在安全情況下回家或者就近到安全場所暫避;學校應當保障在校(含校車上、寄宿)學生的安全。

  第三十一條 高溫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負責供電、供水工作的主管部門應當按照電網運營監控和電力調配方案、供水應急預案,保障高溫預警信號生效期間居民生活用電、用水。

  (二)高溫預警信號生效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有關規定,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減少或者停止戶外作業,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十二條 寒冷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和通信運營單位在播報寒冷預警信號時,應當提示公眾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二)民政、應急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開放救助站和應急避難場所,做好困難人員以及流浪乞討人員的防寒防凍措施。

  (三)農業、林業和園林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導農業、畜牧業、漁業和林業等行業采取防寒措施,做好農作物、畜禽、水生動物和古樹名木的防寒防凍工作。

  第三十三條 大霧、灰霾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公安、交通運輸、海事、農業農村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車輛、船舶運行的科學調度和安全運行,必要時可以采取交通管制、停運、停航等措施。

  (二)公眾應當根據大霧、灰霾預警信號以及防御指引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在交通干線等地方停留;呼吸疾病患者避免外出;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適時停止戶外活動。

  第三十四條 雷雨大風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旅游、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嚴密關注雷雨大風最新消息和有關防御通知,迅速組織公園、景區、游樂場等戶外場所發出警示信息,適時關閉相關區域,停止營業,組織人員避險。

  (二)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在建工地防護措施的檢查,督促施工單位加強工棚、腳手架、井架等設施和塔吊、龍門吊、升降機等機械、電器設備的安全防護,保障人員安全。

  (三)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碼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督促經營管理單位迅速采取措施,確保安全。

  (四)居民應當關緊門窗,妥善安置室外擱置物和懸掛物,避免外出,遠離戶外廣告牌、棚架、鐵皮屋、板房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切勿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躲避,應當留在有雷電防護裝置的安全場所暫避。遭受雷擊的單位或個人應及時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報告,并協助氣象主管機構對雷電災害進行調查與鑒定。

  第三十五條 道路結冰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交通運輸、公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車輛行駛指揮和疏導工作,適時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必要時封閉結冰道路。

  (二)車輛駕駛人員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信號以及防御指引采取防滑措施,保障行駛安全。

  第三十六條 冰雹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公眾應當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響的室外物品。戶外人員應當盡快到安全場所暫避。

  (二)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知養殖戶、種植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養殖戶、種植戶應當結合實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動植物安全。

  第三十七條 森林火險預警信號生效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一)森林防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提高公眾森林防火意識,加強值班調度和巡山護林,密切注意林火信息動態,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及時消除森林火災隱患。森林消防救援隊伍要嚴陣以待,做好撲火救災充分準備工作。

  (二)森林火險橙色預警信號和森林火險紅色預警信號發布后,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布命令,在森林高火險區內,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第四章 應急處置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及時研判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向社會公布,并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

  應急響應啟動后,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采取相應的聯動措施或者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應急響應的啟動和終止,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的需要,除依照《廣東省氣象災害防御規定》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外,還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應急處置措施:

  (一)決定停產、停工、停課、停業、停市、停運。

  (二)組織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

  (三)依法臨時征用房屋、運輸工具、通信設備和場地等。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急處置措施。

  對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采取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措施,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實施。

  第四十條 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民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應急管理、電力、通信等行政主管部門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開展調查、核實、評估工作,組織受災地區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工作和社會秩序,制定恢復重建計劃,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氣象災害發生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調查人員如實提供情況,不得隱瞞、謊報氣象災害情況。

  第四十一條 鼓勵單位和個人通過保險等方式提高氣象災害風險抵御水平。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氣象主管機構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未依法履行氣象災害防御職責的,由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單位和個人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各級人民政府、氣象主管機構或者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工業和信息化、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廣播、電視、通信、報紙、網絡等媒體未按照要求向公眾傳播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二)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單位應當停課而未停課的;

  (三)未按照規定采取氣象災害預防措施,造成嚴重后果的;

  (四)不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決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實施其依法采取的氣象災害應急措施的;

  (五)對重大氣象災害瞞報、謊報、拖延不報或者阻撓氣象災害調查、事故鑒定的; 

  (六)其他不依法履行氣象災害防御職責的。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四條 本規定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責任編輯: 劉海濱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内地精品毛片视频|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99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