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自覺學法、用法、守法,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治觀念,上城區全面覆蓋、靈活方式,努力提升青少年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實效。
一是教育堅持法治與道德相結合,進一步增強生動性,充分整合法治教育資源,依托青少年“1+6+X”社會助力團隊,融合學校法制教育的示范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層次特點和各學科特點,結合同年齡段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運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式,針對當前校園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滲透法制教育的課堂教學,以逐步實現教學計劃,普及憲法、民法、刑法、婚姻家庭法、義務教育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與青少年學習、生活、成長密切相關的基本法律知識、基本行為規范和現代法治觀念,引導廣大學生學法律,知榮辱,明是非,愛國守法,明理誠信,使廣大青少年從小提高自我約束、自我保護能力,懂得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養成學法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主打青少年普法的“尚法雛鷹講師團”送法進校園,定制校園普法菜單,開展“學法明理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平安校園夢、普法亮眼行”律師進校園活動和校園“070零欺凌”創新實踐活動,開展法治課20余次,普及青少年2000余人,向青少年開展生動的宣講活動,形成多方配合、層層推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網絡體系。
二是普法堅持線上法與線下相結合,進一步增強廣泛性。通過上城普法微信及微博公眾號等線上媒介,選編大量生動的青少年涉法案例,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效果;通過教育基地建設拓展線下媒介,在區人民法院、各級看守所設立普法宣傳欄、法制史長廊等,打造青少年學法基地。2019年上城法院開展“尚法小達人”青少年司法維權普法項目,組織青少年參與“上法游園”,在活動中貫穿法律知識,寓教于樂。特別是2017年上城區司法局作為杭州市唯一一家獲邀單位出席由中國關工委、教育部、司法部等國家12部委聯合會簽發起的“中國校園健康行動?護眼亮眼”工程暨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護眼亮眼專項基金啟動儀式。
三是聯動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進一步增強針對性。充分發揮學校第一課堂的教育主陣地作用,整合資源,綜合治理,增強法制教育的針對性,把基本法律知識、基本行為規范和現代法治觀念作為學生法制教育的重點內容。以健全人格、提高法律素養和學會自我保護為主要目標,以課內、課外為一體,以學科教學、專題教育為多種教育途徑,在校內法律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注重校外實踐,如開展“護航G20,普法我先行”,“普法速遞”暑期“小候鳥”模擬法庭等主題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們的暑期實踐。開展法治燈謎展活動,編制內容涵蓋各項法律元素的燈謎1000余條,讓學生們在感受猜謎文化的同時豐富法律知識。以實踐活動為載體,確保活動開展得既有聲勢,又注重實效,形成縱向銜接、分層遞進,課內、課外互為一體,學校、社會、家庭橫向聯動的法制教育大網絡體系,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都能成為一生幸福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工作建議:深度融合、積極實踐,不斷促進青少年普法宣傳教育工作轉化
一是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并進。積極培育校園公益普法師資隊伍,開發涉及預防青少年犯罪、未成年自我保護、網絡安全等方面的課件,設置反校園欺凌舉報信箱,發揮“啄木鳥”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作用。
二是法律服務與推動工作并進。通過一系列的進校園服務,區司法局發現了對于青少年的法治宣傳教育應成為常態化,在給孩子們宣講法律法規是應更注重儀式感等,探索推出法治晨會巡回宣講等。
三是推動工作與改進服務并進。推動工作的落腳點是改進為民法治服務,應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長、輔導員考核機制,加強隊伍建設,推動普法宣傳進校園;積極開展學生依法自治實踐,將法治宣傳教育落實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不斷的改進服務,使得老師普法曉理動情,學生學法入腦入心,家長護法身體力行。進一步凸顯“政府主導、學校動員、專業服務、家庭聯動”的公益服務長效模式成效。(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司法局)